2025年10月23日至11月6日,“国培计划(2025)”—临夏州州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项目在西北师范大学顺利举办。此次培训聚焦“数字赋能治校•文化浸润育人•创新驱动发展—民族地区骨干校长治校能力提升”主题,由西北师范大学承办,旨在通过“理论研修+实践浸润+成果转化”的培养模式,帮助中小学青年骨干校长及分管教育教学的骨干副校长,掌握智慧校园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实施等核心能力,推动校长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打造政治过硬、理念先进、能力突出的校长队伍,助力临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班定调:锚定方向凝共识
开班式上,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玉泉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宏观背景,强调校长作为学校发展“掌舵人”,需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遵循,在课程改革、师资建设中诠释教育担当。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项目学科负责人周晔解读了培训课程方案,方案以教育家精神铸魂、以专业能力强基、以实践智慧赋能,为培训筑牢制度保障。临夏州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健在讲话中强调了校长的核心职责,要求立足地方教育实际,转化培训成果,切实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多维研修:学思践悟提能力
(一)专题讲座:政策引领,夯实理论根基
培训邀请省内外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四大核心模块开展专题讲座。在“教育精神与政策引领”模块,陕西师范大学龙宝新教授解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明晰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立基点”作用;西北师范大学王稳东副教授聚焦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强化校长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数字化领导力提升”模块中,兰州市第四十五中学荆孝民通过案例分析,助力校长提升数字素养与智慧校园建设能力;河南师范大学胡金艳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毛耀忠副教授分别就AI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时代教学变革与管理创新展开分享。“学校发展与治理”模块涵盖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等内容,为校长优化治理模式提供实操指导。“管理创新与改革”模块则聚焦新课标实施、课程体系重构等议题,推动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与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二)案例研讨:聚焦实战,破解治理难题培训以案例分析与研讨为重要形式,围绕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式校本研修等核心议题,组织学员结合本校实际深入交流。在数字化转型、教师队伍建设、家校协同等专题研讨中,学员们分享实践经验、提出困惑难题,专家针对性点评指导,形成“问题—研讨—解决方案”的闭环,有效提升学员解决民族地区教育治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跟岗实践:实地观摩,借鉴先进经验
集中研修期间,学员分学段分别赴兰州市第六十五中学、第九十九中学、七里河区安西路小学等四所小学、四所中学开展跟岗观摩。围绕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五大主题,学员全程跟踪优质校教学管理全流程,深度观察校本教研开展情况,学习先进办学理念与实操经验。跟岗过程中,基地导师现场指导,学员实时记录、及时交流,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

(四)红色研学:精神铸魂,强化使命担当
培训特别安排红色教育基地考察活动,组织学员赴师大博物馆、校史馆开展实地研学,探索红色教育资源的现代化转化与校本应用路径。通过沉浸式学习,学员们进一步厚植教育情怀,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为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五)成果交流:互学互鉴,凝聚发展智慧
培训中期及后期,组织多场成果展示与交流研讨活动。学员分组围绕教师发展与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家校社协同育人、校长办学治校智慧等主题进行分享汇报,每组代表结合学习所得与本校实践进行20分钟展示,专家现场点评指导。交流中,学员们共享数字化治校案例、教师培养方案、家校共育实践经验,形成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凝练出一批可推广的实践成果。

赋能启新:成果转化促发展
通过系统培训,学员们在教育家精神培育、政策执行力、数字化领导力、学校治理能力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明确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掌握了数字化转型、教师队伍建设、家校协同育人等核心技能。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具体行动,制定学校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等成果,推动培训成效落地生根。未来,临夏州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深化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推广优质成果与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全州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区域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