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依申请公开

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信息公开指南(2024年)

为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快速、准确地查找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依法公开的政府信息,根据《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等有关规定,我局结合实际编制了《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信息公开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需要获得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建议阅读《指南》。

一、主动公开

教育局将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依法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公开。

(一)公开内容

1.本机关的机构简介、法定职责、领导班子分工、内设机构、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等情况;

2.教育局规范性文件;

3.全教育发展的规划、政策,重要工作部署及实施情况;

4.教育局政府集中采购的项目、标准及实施情况;

5.教育行政许可的设定、调整和取消情况,行政许可事项及其法律依据、办事条件、办理程序、审批时限以及受理机构的联系方式,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准予许可的决定等;

6.全教育招生、考试、收费、资助等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的政策;

7.教师招考、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评定等政策规定和实施情况;

8.全性教育表彰奖励的有关情况;

9.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10.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二)公开形式

本单位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通过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s://jyj.linxia.gov.cn/)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https://jyj.linxia.gov.cn/jyj/index.html)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公开,同时结合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

(三)公开时限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以教育局名义发布的政府信息,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依申请公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我局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可以向我局申请获取。

(一)申请方式

1.信函申请。申请人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当在信封的显著位置标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将申请邮寄至甘肃省临夏市西关路132号(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

2.当面申请。申请人可以到受理地点当面提出申请。

3.互联网申请。申请人可通过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下“依申请公开”子栏目在线提交申请。

注:以上途径公民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法人和其他组织须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受理机构

受理机构: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办公室415室

办公地址:临夏市西关路132号;

邮编:731100;

办公时间:工作日的83012:00,2301800;

电话:0930-6214328

传真:0930-6224951

(三)申请的受理

申请人依法提出的申请,符合《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受理机构应当予以受理;受理机构自接收到申请人书面申请之日起即为受理;受理机构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表》后应即时登记,并做出相应处理。

(四)申请的答复

1.答复的期限。受理机构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自双方确认收到申请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受理机构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述期限内。

2.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受理机构将根据情况分别作出下列答复:

1)已经主动公开的,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

2)可以公开的,向申请人提供该政府信息,或者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和时间;

3)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4)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对不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咨询;

5)申请内容不明确的,行政机关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说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答复期限自行政机关收到补正的申请之日起计算,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行政机关不再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6)申请人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形式进行信访、投诉、举报等活动,行政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并可以告知通过相应渠道提出;

7)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不予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可以不予公开。

3.答复的方式。按照申请人在《申请表》中的要求,受理机构可以提供纸质文本、电子邮件等形式的政府信息,并可以通过自行领取、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答复。

4.费用受理机构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一般不收取费用。但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受理机构将收取适当费用。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函〔2020〕109号)执行。

、监督和保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30-6221011(兼传真)

通信地址:临夏市红园路8号

邮政编码:731100

2.行政复议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930-6214308

通讯地址:临夏市红园路8号

邮政编码:731100

3.行政诉讼

单位名称:永靖县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930-8831276

通讯地址: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富民路(无门牌号)

邮政编码:731600

附件: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信息公开申请表.xls


州政府领导
领导简介
简       历:
工作分工:
关闭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2024年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活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决策部署,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相关工作部署,推动高校与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和人才交流,推进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企业人才储备,9月28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在安徽省芜湖市联合举办2024年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突出三个特点:一是聚焦战略重点。围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领域遴选参会高校和企业,促进重点领域校企人才供需精准对接、提前适配。二是覆盖范围广泛。本次活动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聚合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等各方面资源,参会单位覆盖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部属高校、省属高校、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地方企业等多种类别,近400所高校、300家企业。三是活动类型丰富。本次活动以校企供需对接交流为主体,同步开展典型案例宣传、线上供需对接、行业专场分享、在芜企业参观、就业工作研讨等多场活动,有效服务重点领域及相关行业、区域发展。

此前,教育部于2021年启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通过组织高校与企业围绕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重点领域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招聘等内容,开展深度合作,推动精准对接,将人才培养和供需匹配工作前移,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现已成功实施三期,累计2300余家用人单位与2000余所高校开展对接合作,完成项目立项4.5万余项,惠及620万学生。2024年7月第四期项目启动以来,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运行机制和项目设置不断优化,在总结前三期经验基础上,第四期项目在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完善部省校三级管理机制,通过即申即办、动态审核,不断优化实施过程指导,完善闭环管理,更好地为项目双方提供便捷、即时、高效服务。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完善行业引领、校企协同的供需对接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有意向参与第四期项目对接的企业和高校,可通过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平台(https://www.ncss.cn/jyyr),按照要求开展接洽申报,培养和招聘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大学生如何申请资助项目?教育部解读来了

一些大学陆续开学,同学们正在为新的学习生活做准备。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如何申请相关资助项目?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适用于哪些不同学生群体?对此,教育部财务司相关负责人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保障型资助和发展型资助并重

问: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计划等种类众多,大致可以分哪几个类型?各有什么侧重?哪些是入学前申请,哪些是入学后申请?

答: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制度健全,构建了“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体系,覆盖高等教育所有教育层次、培养单位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总的看,是保障型资助和发展型资助并重。其中,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立足“解决经济困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侧重“奖励优秀”;基层就业、服兵役国家资助和师范生公费教育等强化“就业引导”。

入学前,学生可通过当地县级教育部门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西部的还可以向县级教育部门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滋蕙计划(原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入学时,如果没有筹齐学费,所有高校都开通了“绿色通道”,可以缓缴学费住宿费,先报到入学,入学后学校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资助。

入学后,可向学校提出国家助学金等资助申请,学校评估其家庭经济情况,根据困难程度确定资助项目和标准。品学兼优的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毕业时,如果到基层单位就业,或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军士(原士官),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问:相关奖学金、助学金等近年来发放情况如何?

答: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惠及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预科生等各阶段学生,涵盖高校、科研院所、党校、行政学院、会计学院等各类培养单位,民办高校学生、军队院校无军籍地方全日制学生同等享受国家资助政策。2023年,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项政策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学生4529.63万人次,资助资金1854.38亿元。

聚焦学生各类型的资助需求

精准施策

问:不同群体应该分别申请哪一类资助?同一学生可不可以申请两个或两个以上奖助学金或计划?

答: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各类政策协同互补,聚焦学生各类型的资助需求精准施策,形成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资助保障格局。

主要服务以下几类学生群体:

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学校将统一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如符合条件,可申请国家助学金。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本科生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总数的20%,高职学生约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总数的22%;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具体标准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000—4500元范围内自主确定,可分为2—3档。

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助学金。

二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如符合条件,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习特别优秀的二年级以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可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6万名,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范围,本科生约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总数的3%,高职学生约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总数的3.3%,每生每年5000元。

同一学年内,获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部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学生,符合规定条件的,可获得国家奖学金,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三是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军士或已经退役的高校全日制普通专科(含高职)、本科、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符合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条件的,可享受相应资助。

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军士的高校学生,在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前正在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含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高校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实行学费减免;对退役后,自主就业,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或高职分类招考方式考入高等学校并到校报到的入学新生,实行学费减免。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的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6万元。

四是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享受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中央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时自愿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补偿学费或代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6万元。

学生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

财政补贴

问:国家助学贷款分哪些类别?该如何申请?

答: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还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全日制本专科生最高贷款额度为每生每年1.6万元。

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个人自付,贷款利率采用LPR减60个基点的优惠利率。国家助学贷款设置了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的还款期限,学生毕业后5年内还可享受还本宽限期,其间仅需偿还贷款利息,不需要偿还贷款本金。

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暑期集中办理,学生可向当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部分高校可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如有需求,可在开学后通过培养单位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学生在同一学年内不得重复申请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只能选择申请办理其中一种贷款。

问:如何咨询学生资助政策?

答:7月1日—9月15日,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以及所有高校全面开通暑期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每天8:00—20:00提供资助政策咨询与帮助。教育部热线电话全面受理各类国家资助政策咨询与问题投诉,省级热线电话主要受理与地方高校资助措施、绿色通道、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有关的咨询,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热线电话主要受理与本校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校内奖助学金等有关的咨询。有需要的学生可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网查询省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热线电话号码。


省教育厅召开全省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十次视频调度会

8月23日,省教育厅召开2024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十次视频调度会,通报暑期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情况和开展成效,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邓伟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当前进入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收官阶段,各高校要抢抓促就业最后时机,持续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要认真开展查漏补缺。落实“四个不断线”要求,对2024届高校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帮扶,加力推进就业创业项目实施,加快资金支付进度。二要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可信。按标准规范做好毕业去向登记,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三要全面总结2024届就业工作。对2024届高校毕业生工作全面复盘、细致分析,认真总结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及时召开2024届就业工作总结会和2025届就业启动会。四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研。建立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及时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要系统谋划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判分析2025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系统谋划工作措施,争取做到早启动、早安排。

全省各高校就业工作分管领导、就业部门工作人员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会议。


教育部对多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专项督导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

6月27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决策部署,教育部近期组织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督导,由部党组成员带队赴安徽、辽宁、河北、北京、江西、天津等省市开展实地督导。

教育部强调,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好,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

教育部强调,当前高校进入毕业生离校阶段,要抢抓促就业冲刺期,加力加快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要加力拓展就业岗位,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组织线上招聘,各地要持续举办招聘活动,不间断推送就业岗位信息。二要加快组织政策性岗位招录,用好稳岗扩岗促就业政策,实施“特岗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三要用心用情做好指导帮扶,关心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特别是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进展,提供有针对性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四要规范做好毕业去向登记,开展省校两级就业数据自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就业权益,细致做好毕业生离校服务和部门间服务接续工作。五要有力防控涉就业风险,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林焕新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又是一年毕业季。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能否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一定困难,同时也要看到,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各地各部门要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切实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展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根本举措。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孕育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潜力。当前和未来,要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努力从高质量发展中开拓高质量就业空间,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能力。具体实践中,一是“提质”,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通过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二是“扩容”,要优先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拓宽渠道。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除了从需求端着手,还要在供给端发力。当前,技术进步已引发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深刻变革,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正在重塑就业需求的新格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见微知著,及时做好未来研判,动态调整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切实提升高等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适配性,着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同时,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分类改革,通过调整办学模式、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持续优化区域布局、学科专业、层次类型等结构,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好“有人没活干”问题,有效化解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广大青年提供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更好激励他们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

来源:甘肃日报 兰宇

 


甘肃:毕业生从“好就业”走向“就好业”

甘肃坚持高校一体联动抓就业、行业部门一体协同促就业

——毕业生从“好就业”走向“就好业”

日前,全省重点企业面向2024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兰州交通大学落幕。当天,共组织参会单位178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初步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1698份、现场签约113人。同时,还启动“甘肃省百名人社局长直播带岗暖心行动”第三季活动,直播带岗观看量达128.9万人次。

近年来,甘肃省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在落实责任、拓宽渠道、分类指导、精准帮扶上下功夫,坚持高校一体联动抓就业、行业部门一体协同促就业,有效拓展岗位资源、精准匹配就业需求,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搭建平台,精准招聘求实效

每周四下午,兰州交通大学都会安排10-30家单位参与“周四职通车”双选会。“‘周四职通车’相对集中、高频次地聚集了招聘单位和应聘学生,使用人单位和学生增强了主动性和计划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该校招就处副处长王昕说。

作为甘肃省交通运输类院校就业联盟负责高校,兰州交通大学今年第一季度就举办了甘肃省重点企业2024年春季校园专场招聘会、“宏志助航·职引未来”轨道交通类专科2024届毕业生综合类双选会等4场大型校园招聘会,提供岗位2.02万个,并辐射带动3所省内交通运输联盟高校及其他院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组织各高校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对接社会需求深挖市场化就业空间,并以校内专场招聘会和大型洽谈会为基础,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搭建优良的服务平台,使校园招聘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首要渠道,天天有宣讲会、周周有招聘会成为常态。截至目前,全省累计举办校园招聘会1.96万场,提供岗位42.59万个。

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甘肃站高校巡回招聘会在甘肃农业大学举办。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高校走访省内企业6247家,发推介函2.15万份、开拓岗位5.45万个,走访省外单位6000余次。仅省教育厅联合人社、工信、卫健、国资委等部门举办的省级校园招聘会30场,邀请企业6981家、提供岗位14.77万个。

“通过这次招聘会,让我感受到了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变化,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在甘肃省民族地区院校2024届毕业生系列招聘会现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0级经济与社会发展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宋欣雨说。此次招聘会共吸引160余家企事业单位入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420余个、岗位需求人数近2100余人。当日,达成意向毕业生976人,现场签约63人。

甘肃省民族地区院校2024届毕业生系列招聘会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举行。

同时,甘肃积极引导高校与用人单位深化合作,协同建设就业实习基地3371个,打造师范类、理工类、医药卫生类等10个就业联盟,强化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衔接;支持各高校二级学院积极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专业群、行业类”专场双选会,进一步提升校企人岗匹配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为充分做好就业工作,甘肃省教育厅坚持在统筹部署上下功夫,早启动、早部署,走访和书面调研高校、企业191家,科学研判形势,压茬开展“校园招聘月”“寒假暖心”“春季攻坚”“百日冲刺”等行动,并不断完善“周统计、月通报和定期调度、实地督查”机制,部署推进阶段性重点任务。目前,已召开调度会7次,每次调度至辅导员、班主任,约2000余人参加。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有效拓展岗位资源、精准开展供需对接,实施“千企进校园”计划,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结合毕业生求职就业意愿,不断提升就业工作的“满意度”。“我们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访新企、拓新岗,扩容就业岗位的‘蓄水池’,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琳说,如今学校已形成学生踊跃参加、人人都想就业、快就业就好业的工作局面。

兰州交通大学开办学生职业素养学堂。

价值引领,激发到基层就业热情

“穿上军装,就意味着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同学们,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报名参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青春。”作为退役大学生代表,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20级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学生高佳怡每次与大家分享热血沸腾的军旅生涯,都会激动不已。

近年来,西北师范大学着力构建新时代服务西部、建功基层“大思政”育人长效机制,以榜样的力量激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基层就业典型人物和群体。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毕业班学生投身国防事业建设,携笔从戎、应征入伍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氛围。

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团队正在直播。

“我们通过讲活大道理、讲深小道理、讲新老道理、讲实新道理,切实把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结合起来,落到实处。”该校学工部国防教育科科长刘瑾明说。

为激励投身基层,教育引导毕业生将奉献国家需要与实现个人价值相结合,甘肃探索建立思政工作、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要素就业育人体系,遴选70名优秀毕业生进校巡讲120余场,参加学生超过3.5万人,勇于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成为新时达大学生的坚定选择。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应用化学工程学院毕业生张海东,目前是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树脂厂氯乙烯车间工艺技术员。2016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先后担任发生、转化、精馏操作工以及工艺技术员等岗位,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技术能手、中盐集团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翻开张海东厚厚的工作日记,满满麻麻的字迹是他对工作的思考和精益求精。如今,铁人精神、工匠精神早已成为他工作学习的“筋骨”和“底色”,也成为更多毕业生匠心追梦、技能报国、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近年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通过建设“智慧就业平台”,实现云端宣讲和招聘互联互通、就业数据实时大数据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同时,充分发挥就业育人作用,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构建精准就业帮扶体系,坚持就业帮扶责任到人,促进“一生一落实”。

兰州交通大学开办学生职业素养学堂。

“感谢学校的推荐,我已顺利签约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作环境不错,实习期工资6000多,让我很满意。”该校来自甘肃庆阳环县、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毕业生白哲欣喜地说。

建强队伍,就业服务“不打烊”

“通过工作坊,参加各类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及就业素养的活动,让我在面试过程中得心应手。”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2024届毕业生韦力娟,如今已成为新疆库尔勒市华山中学的一名高中教师。

从大一开始,韦力娟就确立了人生目标,这得益于该校“向阳而生”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指导。“我们通过工作坊形式,大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二、大三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大赛、从师从业技能大赛,促进就业能力稳步提高。对于毕业年级,通过就业信息精准推送、面试跟踪一对一辅导等多维长效就业指导服务,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室成员、心理学院团委书记郭琦介绍。

西北师范大学“向阳而生”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开展工作。

多年来,甘肃省教育厅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完善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将专业、就业、行业贯通起来,将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提高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多措并举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兰州交通大学制定就业指导师资内训方案,实现就业指导专业化、科学化、全员化、全程化。同时,开办学生职业素养学堂,形成生涯规划、素养提升、求职冲刺、职前准备四个模块共19个主题的教学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此外,组织就业专家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家校统一战线——就业直播答疑”活动,引导家长关注时代发展和就业趋势,更新观念,并结合毕业生的能力特点、成长优势,寻找岗位与能力匹配的工作岗位,做孩子求职路上的“引路人”,收到了良好效果。

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甘肃站高校巡回招聘会在甘肃农业大学举办。

现如今,甘肃各高校以“学校统筹、部门监管、学院实施”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全覆盖,并将课程与赛事融合,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今年以来,全省组织“就业云课堂”活动,累计观看超15万人次;举办省级职业规划大赛,组织大学生参加就业创业赛事4万多人次。

同时,不断建强队伍提质量,省级层面举办10期就业工作业务培训班,培训分管校领导、就业部门工作人员、2024届毕业班辅导员等1200余名,有效提升了高校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就业工作质量。

“我们将以‘百日冲刺’行动为抓手,持续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保持校园招聘热度和学生参与度,对重点群体毕业生提供一对一服务,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珍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甘肃教育融媒体中心